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文艺演出历史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古田一中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建校60年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古田一中文艺活动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浓郁的校园气息,代代继承发扬,师生共演传佳话,精采节目不断推出,锻炼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文艺人才和众多文艺演出爱好者,形成了古田一中又一显著的办学特色。
    1944年元旦,偏处山村一隅的县立中学师生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下,在凤埔小学操场搭起舞台,与该校小学教员联合演出阳翰笙创作的宣传抗战的多幕话剧《前夜》由王雪尘老师导演,时任凤埔小学教员的中共地下党员江作宇(建国后历任南平专员公署专员、宁德地委副书记等职,已故)热心指导排练演出,并担任主要男演员,教师林孝诸、学生洪惠娟、刘如娇等参加演出,盛况空前,全校师生和纷纷前来观看的凤埔村民为之深受鼓舞。1946年举办县立中学成立三周年晚会,演出反映学生帮助老汉推车的《下坡》话剧等节目,该剧由教师陈寿维导演,陈祖炳(厦门大学教授,已退休)饰老汉,赖启基(南京大学教授),曾光先(县服装知名服装师)、叶玉先(已故)等学生参加演出。
    1948年,在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中国命运大决战的动荡年月,玉田高中师生在城关公演大型歌剧《此恨绵绵无限期》,由国文教员王福钟导演,音乐教员陈默(原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员处处长,国家一级演员,已离休)、学生陈祖炳等担任主要角色,学生曾光先等为剧务人员,学生何宗光等(县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为后台乐队。公演前夕还请教员赖再拟写海报,广而告众,演出激起千余观众强烈的共鸣,轰动山城。
    1950年,新中国诞生之初,玉田高中和县立中学师生向刚解放的古田山城人民推出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代表作《龙须沟》多幕话剧,王福钟导演并兼任程疯子主角,众师生演员群策群力,刻苦排练,剧务人员想方设法自制道具布景,四处借来各式服装。演出扣人心弦,生动展现了龙须沟的今昔巨变,形象再现了揭露旧社会,赞美新中国的主题,令观众耳目一新。是年,玉田高中师生还参加县土改文艺宣传队排练演出大型歌剧《白毛女》和《赤叶河》,陈默为导演,王福钟饰杨白劳、钟茂琛(原玉田高中、古田一中教师,已退休)、苏玉玲(原小学教员)饰AB角喜儿、余天锡(原古田闽剧团编导,已退休)饰黄世仁,陈祖炳饰穆仁智,李庆自(玉田高中学生会主席,已故)还有赖启基(南京大学教授)、秦振声(上海石化总厂高级工程师)等同学饰不同角色,演职员计48人,以玉田高中师生为主。宣传队首发平湖演出,巡回在县西、县南、结束于大东,观众达30多万人次。《白毛女》和《赤叶河》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激起翻身后的广大农民强烈的共鸣。在凤埔小学大操场演出时,当钟茂琛扮演的喜儿出台,一声女高音"北风那个吹……",全场肃静,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哭泣声连成一片,进而难以遏止悲愤的感情,台下一团人民子弟兵爆发出震撼人心的口号声;当《白毛女》在沂洋演出时,台下愤怒的农民抑不住感情纷纷冲到台上要打狗肺狼心的恶霸"黄世仁"……以玉田高中师生为主的县土改文艺宣传队的巡回演出,对宣传、教育和团结、鼓舞群众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师生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嗣后,古田一中师生为宣传过渡时间总路线和农业合作地运动,还经常进行街头演出,校腰鼓队开道,走街闯巷演出《兄妹开荒》、《采茶灯》、《小女婿》、《十姐妹》等节目,年轻教师倪可源、林韶音还自编自导,与学生一起演出《洗衣歌》舞,展现男女同学真诚团结,互助友爱的动人情景。
    1958年秋,高二(甲)班学生彭咸钧(原古田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已退休),以其自小在杉洋闽剧团当主角的实践自编、自导大型闽剧《钢铁欢歌》并兼当主角,同班周喜珠(现居香港)、余根海(原石家庄部队高级工程师,已故)、黄德楚(原国防科委科技处处长,高级工程师、大校)、陆曦(省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彭植银(省广播电台主任编辑,已退休)、汪淑霞(在古田县成人干校工作)等同学担任不同角色,经多次排练,在县 政府礼堂公演,入场券供不应求,县广播站进行专题录音,向全县播出。该剧反映了"大跃进"年代师生为了赶超英美一心而求快、大炼钢铁的雄心壮志和冲天干劲。
    1959年上半年,高二(2)学生李扬强根据《中学生》杂志上一篇科学幻想小说《电脑的故事》,改编为《"没头脑"与电脑》喜剧性话剧,主角"没头脑"由陈连段(现在其原籍当技术员)扮演,毛书和(现为西安市五金交电总公司高级工程师)胡永敦(原本校高级教师,已退休)等同学扮"没头脑"同班同学,李扬强扮"没头脑"的工程师爸爸,陈丽晖(任罗华学区教员,已退休)扮"没头脑"的妈妈,班长包恒新(原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已退休)扮老师,团干卓寿镛(原在中国科学院工作现移居香港任公司董事长)报幕,当"没头脑"戴着其工程师爸爸设计的卓别林式的高帽"电脑"走进"课堂",引起台上和台下师生哄场大笑,接着"没头脑"按电脑指挥对老师提问应答如流;而提问题一变,电脑则失灵,应答颠倒,差错迭出,又令观众发笑而联想。最后,"没头脑"在老师教育和同学们帮助下,不靠电脑而用功学习。该剧给师生留下难忘印象。1959年下半年,李扬强看了电影《党的女儿》又把电影改编为同名多幕话剧,高二(2)全班同学出动,自导自演,林碧心(现为江西机场高级工程师)扮主角"党的女儿"--田玉梅。请了福建师院中文系话剧队队长校友蔡广汉( 三明一中教员)当艺术指导,福建师院艺术系学生校友朱大鹏(玉田中学高级教师)和本校教师陈镜波当化妆师。该剧在演出前,由擅长美术的学生俞增先( 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以钢笔画绘制了一张精美的介绍剧情的海报,张贴在学校食堂,引来师生先睹为快,国庆前夕在学校食堂舞台上《党的女儿》连续成功演出两场,作为向建国10周年的献礼。此期间,学生黄家祥( 古田县宣传部副部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陈梅玲( 实验幼儿园园长,已故)的男、女生独唱闻名校内外。兰舜官(原古田物资局局长,已退休)戏剧表演,给师生留下难忘印象,教师吴干创作的"生产度荒迎新年"小合唱,倪可源创作的《手脑并用》快板和《读书劳动双丰收》小闽剧,以其生动活泼的内容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60年代中期,古田一中师生文艺活动更加活跃。1964年在学校举办的文艺晚会上,语文组教师李茂开,钟孟恭导演并任主要演员,吴干、曾顺言等教师和部分初、高中学生参加演出的抗日战争时期著名话剧《最后一计》,影响甚大,许多机关干部和校外群众纷纷赶来观看,全场情绪起伏,许多观众被感动得流泪;1965年师生又同台共演大型革命史诗《东方红》(主要片断),在与越南留学生的联欢会上获得圆满成功。同时,由教师钟孟恭创作的话剧《三个秀英》在全省职工文艺会演中获奖,作为省慰问团节目到各地慰问演出,并被省话剧团采用公演,作者受到省委书记叶飞的接见。期间,学校还经常组织开展学生话剧、歌舞等演出活动,参加县里举办的街头文艺宣传,演出话报剧、小闽剧等。
    1969年复课之初,语文组教师曾顺言改编《收租院》解说词为同名诗朗诵表演,由李扬强导演,学生江源(现专事摄影)扮刘文彩、教师林希慈(后调任南平一中教员,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扮交租老妇,林仁豪(本校高级教师,已故)、胡瑞琛(后调任古田六中教员,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扮交租农民,还有20余名师生各扮不同角色,由教师邱慧继(后调福州任教)和魏金莲(后调任古田进修校教员,中学高级教师,已退休)领唱,后台乐队由教师张建东、蒋自强(后调霞浦一中,已退休)负责指挥,师生共同努力,认真排练,在大操场专场演出,反应强烈。
    70年代初,在唯有八个"革命样板戏"风靡全国的文艺窒息年代,校工宣队大抓"革命样板戏"演出,抽选40余名学生组成文艺排(班),由林希慈任班主任、李扬强为前台指导、张建东为后台指挥。学校派主要演员专程到地区京剧团学习《沙家滨》《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京剧。排练《沙家滨》全剧和钢琴伴奏《红灯记》选段,并请体操教员曾铭先教练演员体操。为了演出需要,仿设演员AB制,《沙》剧中的郭建光A角由张建基(现为古田闽剧团团长)扮演,B角陈泽宪(现为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郑海滨(现为古田医院院长)、郑敦平(现为省电视台高级记者),阿庆嫂A角林美慈(现为古田一小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B角林碧芳(现为省医药管理局人事处处长),沙奶奶A角刘玉兰(移居香港),B角饶小红(现为三明市财通公司副经理 ),胡司令A角游光林(现为省博物馆馆长),B角林立团(现为厨师)、刁德一A角刘卫国(现为山东寿光市地税局干部),还有新四军战士小王、卫生员以及反角刁小三等分别由陈宝明(现为省测绘局技术员),林惠玉(现为古田县广电局工作),刘青龙(现为古田文化局局长)、姚天康(现为周宁县烟草公司经理)等学生扮演。《沙家滨》专场在县革委会礼堂陆续公演30余场,场场爆满。到各公社、驻军地巡回演出,名噪一时。扮演郭建光、阿庆嫂、胡司令、刁德一等主要角色的演员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文革"期间,校文艺排(班)还演出了《洗衣歌》、《欢呼卫星上天》等受欢迎的节目,但也排演了宣扬"文化大革命"的失当节目。1975年在整顿教育中,文艺宣传工作又有了新气象,由学生丁述榕、陈兆胜、胡丽玉、张锦州、张盛斌、陈景平、吕滨等30多人组成的校文艺宣传队演出《长征组歌》等大 型节目,令人耳目一新。
    1977年春,学校组织宣传队排演反映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话报剧《大快人心事》,由陈西负责,林心爱(后调回省广播电台工作)为艺术指导,李扬强执导,抽选学生刘盛斌(曾任本校教员、现移居澳大利亚)、余杨光(现任西安市交警总队大队长)、陈兆胜(现任古田旅游局局长),吕滨(本校毕业后录取于大连海运学院,分配任远洋海船技术员,因海难殒职)戴着面县分别扮演"四人帮",走上街头演出,他们维妙维肖地表演"四人帮"得意疯狂,终至覆灭的丑行,激起围堵观众拍手称快。
    80年代后,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随着影视的发展普及和文艺信息的迅捷传播,传统的文艺表演形式逐渐被小型多样、灵活明快的表演形式所取代,卡拉OK、迪斯科舞、流行歌曲、戏剧小品、器乐演奏等成为师生喜好的文艺活动,古田一中校园文艺带着新时期的鲜明特点蓬勃开展,学校先后组织了校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等。
    1987年学校举办文娱晚会,校长刘琦登台演奏二胡独奏《赛马》,师生报以热烈掌声。课外活动、节假日,班级、年段、全校,各种文艺汇演、比赛异彩纷异,参加县、地区文艺调演,节目精益求益,连连获奖。涌现了一代文艺新人才和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1989年,为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校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联合举办校"四星"(歌星、舞星、乐星、笑星)大奖赛活动,通过两次预赛角逐,从全校各班派出参赛选手中选出30名许高手,在5月6日晚进行汇演决赛,赛后选出2名乐星:李善意、姚正晓;3名歌星:李善意、彭如玲、肖斌;4名舞星:姚建军、林婉霞、陈明旦、陈英,1名笑星:丁龙云。
    90年代以来,古田一中校园文艺回荡着新时代的主旋律,多彩多姿地向更高目标拓展。音乐高级教师谢平凡、校少先队总辅导员曾少林和擅长文艺的职员刘岩城等具体组织和指导工作。1993年组织校文艺队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到凤埔、平湖等地演出《喜洋洋》等节目,受到当地群众欢迎。1995年,校工会、团委会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在县电力公司活动室举办首届教工卡拉OK大奖赛,23名选手相继潇洒登台一展歌喉,个人比赛后,还进行了年段小组唱比赛。经评委评选,林永春、刘岩城技高一筹,摘取了首届大奖赛男女冠军;高三年段教师获得小组唱第一名。大奖赛在校领导、工会领导和各年段长的合唱《难忘今宵》歌声中结束。
    1996年,为庆祝五四青年节,校团委在校艺术馆举办首届学生卡拉OK大奖赛,流光溢彩的歌舞厅挤得水泄不通,来自初一、初二、高三、高二4个年段的54名歌手相继登台献技,展开激烈的角逐,青春的面庞洋溢着动人的光彩,悦耳的歌声展现了青少年昂扬向上的风采,赢得了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比赛共评出一、二、三等奖24名,其中获得一等奖的是初二(5)陈奕敏、高二(2)班谢林燕,初二(2)张虹,初一(5)刘文雯等4位同学。
    1997年10月在学校大操场举行97音乐歌咏比赛,有18个班级分别代表本年段登台演唱,参赛的班级着装鲜明、情绪。

近年的演出更是热烈。2002年福建古田陈靖姑文化旅游节在古田一中校园里举行,学生为著名歌唱家董文华等伴舞。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