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三山往事》序言

来源:作者:江元堂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我们古田一中于烽火弥天的1943年创办于凤埔凤岗山,抗战胜利之后迁到旧城龙首山,1958年随城搬迁于松台山。而今,校龄越七旬,师长近八百,生徒约四万。尤其是各届校友散布在全国各地,海内海外,立业立功,成名成家。

七十多年的校史,犹如一部厚重的书籍,起落跌宕,精彩纷呈,这是几代一中师长和一届届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时光成就事业,时光也会淹没辉煌。七十多年的历史相当漫长,如果我们再不及时抓紧把我们古田一中以往的事情、重要的人物记录下来,他们就会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消逝,一中的历史会变得模糊不清,一中人的精神将难以得到很好地传承。

我国历来看重历史,记载也周详绵密,这是我国优良传统之一。国家有史传,地方有志书,家族有谱牒,一个大校不能没有比较完整的校史记载。基于此,学校经研究决定编纂校园文化丛书第一辑,即校史专辑《三山往事》。这里,一部分要为校史上才华出众、成绩卓著、道德高尚的师长们立传;一部分则由校友们追忆华年,记下可怀之人物和可念之旧事。总之,尽可能让我们古田一中师长们的风范存留下来,让青葱校园的生活鲜活起来,让一中文化内涵和特有的精神发扬光大。

于是拟发征稿启事,约请有关校友撰稿,我们编委们也都安排了任务,各自进行采访撰写。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们共征集到校史稿件一百一十多篇,字数有近四十五万之多。同时,又有“美丽校园”征文五十多篇,约十万字。稿源丰富,我们严格遴选,精心修订,编纂成册。

我读这些校史文章,有以下几点想法。一是本书大大充实了校史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校以往的教育教学和历史变迁,尤其是更好地了解我们古田一中历史上重量级的老师。我们编委们通过大量采访,掌握了充足材料,然后精心结撰写成人物传记。其中如林春森、陈培信、魏治农、张建东、林谷祁、陈守城诸先生,其出众的才华、不懈的钻研精神、高超的教学水平、高尚的道德操守等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让我们对他们不仅只是略闻其名,而且是深有了解。读后感到他们事迹生动,风采照人,令人景仰。校友们的回忆也一样,佳作甚多,如张洪炎、游友基、唐颐、王一霞、陆敏、陆开锦、林德键、倪可翔、杨安细、吴谨、张敏熙诸先生的文章,都十分厚重有味,鲜活如昨,可读性极强。

二是我们古田一中老师很优秀,而出类拔萃的名师亦不在少数。但因为缺少挖掘,没有写成书面文字,就鲜为人知,即使是圈内人也往往所知不多,甚至说到某某名师一片茫然。我任教一中已经三十多年了,一中前辈们在教书育人、处世为人方面多有目见耳闻,他们给我很多良好的熏陶,令我仰慕赞叹,对他们的了解也算较多了。但是,读了本书中写老前辈们的文章,又加深了我的了解和感受,有的甚至颠覆了自己原先的一些看法。这些老教师是我校杰出的代表,也是我县杰出的人物,其中部分人物如甘清英、王福钟、陈祖泽、赖再、郑慕韩、李扬强、黄益盟等先生,在我县早已有了崇高的声望。因此,这些文章也就丰富了地方文史的内容,弥补了地方文史的若干缺憾,同时将会推进地方文史的研究和撰述走向更深更广,本书自然也将成为我县优秀的地方文史专辑。我们在编纂时就有这样的宿愿,我想也应该能够达到这样的高度。

三是本书不仅大大充实了校史内容,几十年来学校举凡教学情况、人物活动、校园变迁等都清晰可感,相互印证,而且体现了我们一中人的精神风貌,诸如艰苦奋斗、严谨认真、专注持恒、求实创新、乐于奉献、敢为人先等等精神品质。而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对我们师生都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作用。我们一中人的精神风骨不再是抽象、平板、单薄的,而是具象、多面、丰腴的。这些文章,有着兴发感动的生命力,它无疑会让我们教书育人的薪火越烧越旺。薪火相传除了靠老教师多多携带新教师,传授知识经验,更重要的是一个学校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时时引领和鞭策着全体教职员工。本书丰富了校园文化内涵,树立了一个个高标,对学校教学的薪火相传一定会起到巨大的作用。

四是如上所述的,我相信此书将是很好的校情校史教育的校本教材和师德教育读本,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意义非凡。这方面,60周年校庆我们编纂而成了《古田一中校志》,去年我们又拍摄了《古田一中简介》的视频宣传片,此书可以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为深广的推进,通过回顾挖掘,我们对整个古田一中历史、人物、师生生活等进行多方位的追述,我们古田一中的人事和我们一中人的精神得到了很好地体现。今后,凡我一中人,可以通过阅读此书,知我一中,爱我一中,更加努力工作学习,奋然前行,打造我们古田一中更美好灿烂的明天。

五是就写作而言,专辑里的文章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写成的。每篇文章从调动记忆、搜集材料、构思布局、不断修改润色直至最后成篇,往往历经数月半年乃至更长的时间,而作者与编委之间也是不断邮件往来,电话联系,互相商讨。这种求实求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也非常可感。曹雪芹写作《红楼梦》,自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我们许多文章在写作上也是修改到八遍十遍以上的。

六是这本专辑里的作者,不少是斫轮老手,才气过人,行文自然流畅,姿媚动人。如游友基教授出过十几本专著,唐颐先生是知名的散文家,陆开锦先生是文章高手,张敏熙女士才情富赡,其他作者也大都雅擅写作,多所创获,这里难以一一点出。还有数篇是新人新作,清新有味,头角峥嵘。我们近年毕业的校友和在校学生之中,富有才情擅长写作的小作者不在少数,但此书限于内容体例,我们未请他们写作,或者写成佳作而无法收入,是为憾事。因此,我感到本书内容丰富,笔墨多样,可读性挺强。这样说也许出自我的偏爱,也许有王婆卖瓜之嫌,具体如何,我想明眼的读者自会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的。

我们拟想编纂本书时,就要求文章内容充实,真实可信,评价恰如其分,不能任意拔高或贬低,同时要求文字清通简约,细节可感,真情贯注,尽量丰富多姿,引人入胜。文史性的文章既要有史家的认真严谨,又要有文人的跌宕不羁,呆板乏味只能令人厌倦,甚至难以卒读。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清代史学家章学诚认为还要加上史德,他说:“能具史识者,必知史德。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编纂文史专辑,实非易事。优劣高下,一看作者群,一看编委水平。就我们编委而言,水平有限,缺乏经验,但尽力而为,而校友们一样非常用心。此书出版后,诚望方家读者包括我们的校友们不吝批评指教,在此先表感谢。

现在,此书即将面世,谨让我代表古田一中,向撰稿的作者们,向传主和传主的家属们,向所有为本书提供图文材料和采访线索等帮助的热心校友和其他人士,向我们的编写人员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谢意!

编纂《三山往事》,颇多曲折,颇多感动,颇多遗憾与无奈。比如有些重要的校史人物,因为年代久远或找不到知情之人而无法采访写作,只好付之阙如,或只能简略成篇等等。有关情况,后记里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在此从略。

还要说的是,《三山往事》只是我们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的第一辑,我们希望以后有第二辑第三辑不断蝉联下去。人事有代谢,时光乃永恒。我想,我们古田一中在时光的长河里,将永远屹立在翠屏湖畔,越办越好,如青葱少女,年轻曼妙,活力四射,风姿绰约。

2017年3月

江元堂,古田一中总支书记、校长。1983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政教系,长期任教于古田一中,1999年起任副校长,2012年8月起任校长,2016年起任总支书记。系中学政治高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省学科带头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