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我生之幸,幸有良师

来源:作者:林志强发布时间:2019年01月10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李扬强先生

日前李扬强老师来电要我写一点关于古田一中的回忆文字,我的思绪随即回到了古田城关松台山的那所学校。印象最深的是学校入门左转陡然而上的长坡和食堂用餐时的拥挤热闹,还有那林荫小道的清幽和夏日里嘲哳的蝉鸣。那是我读书成长的地方,一草一木都值得书写,但因我在一中的时间不长,且年少心粗,又时隔三十多年,能记起的不多,下笔难以成章,所以就想写一写我与扬强老师的师生情谊,自然也与古田一中密切相关吧。

我1981年下半年到古田一中读书,是以补习生的身份进去的。当时乡下中学高二就可以参加高考,我高二高考没考好,准备弃学不读了,我的母亲请托李扬强老师帮助,让我进一中补习,编入高三补习班。我因此拜识了扬强老师。

学校的宿舍很紧张,李老师就安排我住在学校分给他的宿舍里,同住的还有当时在一中读师范班的余增福老师等人,而李老师自己则每天家校往返,辛苦奔波。他当时的家好像离学校还挺远,我读大学放假返乡路过时曾去拜访过。我们的语文课正好也是扬强老师上,见面受教的机会就变多了。我本来对语文就比较感兴趣,又有机会亲炙于扬强老师,耳濡目染,受益良多。1982年参加高考,我的语文成绩据说是全县最高的,报考志愿自然也选择中文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我的专业选择和追求,若问因缘,应该是受到中小学多位语文老师的影响,自然包括李扬强老师在内。

李扬强先生和梁敬泗先生(中)、张洪炎先生(右)相会在2013年12月70周年校庆会场。

扬强老师瘦高个儿,说话声音洪亮,中气很足。他讲解课文的具体内容已经淡忘了,但抑扬顿挫的腔调,字斟句酌的认真,一种钟情于语文而带来的特有的韵味,还是很清晰的。他的普通话略带闽东家乡口音,短促的入声字更为明显,古韵悠然。在他的课上,随着他的讲解,你会不知不觉地沉浸在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你会咀嚼一句话、一个词或一个字的妙处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用词才好?我想,这就是语文老师的成功之处。他充分理解语言文字的奥妙,同时运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吸引学生。

在古田一中的时间只有匆忙而短暂的一年,但在那一年里,我似乎懂事不少。我想,既然母亲殷切希望我读好书,又得到扬强、淑贞等老师的关心,我应该努力才是。于是少年狂野之心,渐渐收敛,读书好学之志,悄悄树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考上了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走上了读书做学问的路子。这样说起来,古田一中,就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而扬强老师,也成为我一生的导师。后来我在大学毕业的自传中说:“泛古田溪盈盈流水,幸未沉沦。”这自然是一中诸多老师,特别是扬强老师教导的结果。

我和扬强老师的师生情谊,在上大学以至毕业工作之后,一直在延续着。他一直记得我这个学生,一直关注我的每一步成长。每当我有一点进步,他总是赞赏有加。他退休之后,热衷于乡土文化的挖掘与研究,那种纯粹的文人情怀,那种发自内心的对文化(特别是家乡文化)的喜爱和执着的追求,不仅没有改变,而且更加浓烈。他的《蓝田古文化》《蓝田引月》等著作,都是退休以后的力作,抉发家乡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乡土文化建设可谓其功至伟。我算是他的学生同道,所以这些著作文稿,他都早早地给我看,让我有幸成为这些著作最早的读者之一。他在送我的著作扉页上题写赠语,自称“愚师老乡李扬强”,我看着倍感亲切。

李扬强先生撰写、主编和参编的部分图书

近几年家乡和母校若有文化方面的事情,扬强老师总是不忘邀我参与,略述数事以志之:2011年7月,家乡杉洋蓝田书院重建即将竣工,他邀我拟联,要求富有文化韵味。我拟了“福地开新序,重现蓝田旧时壮貌;飞龙起神光,再兴书院昔日雄风”一联,嵌入“蓝田书院”四字,寄寓重振斯文之意。又拟一联云:“余公相宅占星,坐乾向巽开福地;朱子临窗引月,论道谈经育宏才。”用余公、朱子之典,述书院创设之功,论先贤过化之德。10月,李老师来电,谈及对联事,以为前联“雄风”二字过于直露,与朱子“晦翁”之号意蕴不符,提出了修改建议。经过思考,我改为“宝地重勘开圣序,现蓝田典厚旧貌;祥光再起奏徽音,兴书院温纯古风”。后一联他建议调整为“余公相宅占星,向巽坐乾开福地;朱子临窗引月,谈经论道育宏才”,平仄更为妥切。接着我又拟了两联,呈请老师指教。其一:“恍见当年嫏嬛地,斯文可待;如闻昔日弦歌声,教化当期。”其二:“余祖多衍流,藏龙井上灵泉滚滚;晦翁不闇昧,引月池中活水涓涓。”扬强师以为“藏龙井上”对“引月池中”,“灵泉”对“活水”,都贴切有据,但“滚滚”“涓涓”似嫌浅白,也建议修改。思考良久,我改为“余祖多衍流,藏龙井上灵泉鼓浪;晦翁不闇昧,引月池中活水生光”,“鼓浪”描写“灵泉”,包含起势开拓之意,“生光”形容“活水”,寓其活力,显其辉光,且与本句“晦翁不闇昧”之意相呼应,李师称善。所以我认为这些对联是奉老师之命、又得老师之助而撰成的。又蓝田书院正门联语,主事者云辉博士邀我撰拟,想了多副,最后大家比较认同“珠明沧海,玉润蓝田”一联,再经斟酌,定为“珠明碧海,玉润蓝田”。此联之成,亦有云辉兄的智慧,也得到扬强老师的鼓励。又书院正门后立有石刻方鼎,扬强老师认为鼎上文字应该用古文字,云辉兄拟了“名正法备”“物均民安”“遵道”“贵德”诸字,寓意深刻,我用吉金文字书之,庶几鼎铭相配。重建后的蓝田书院举办了“首届蓝田书院书画展”,扬强老师知我能写些古文字,邀我把所拟联语写出。他尊敬学者书家,恳请我的硕士生导师、中山大学的陈炜湛教授也书写了甲骨文对联,为书画展增色。2013年古田一中70周年校庆,扬强老师邀我题字祝贺,我根据母校的搬迁历史和教书育人的成就,写了一句“龙凤聚松台”,并记云:“古田一中由凤岗而移龙首终至松台,特书此句以志七十周年之庆,并寓人才荟萃之意也。”行文至此,又回一中,遥想如今校园之美丽,人事之变迁,已非当时情状,但不论如何,对于母校和母校的老师,我们人虽远离,心常系之。

回想我与扬强老师的师生情谊,牵系着读书学习,伴随着文字往来,总是那样清雅有致;我们的师生情谊,始终离不开家乡,离不开母校,总是那样亲切温暖。这难道不是人生幸事么?我生有幸,幸有良师!

 

林志强,1981至1982年就读于古田一中,中山大学博士。现为福建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和汉语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著有《汉字的阐释》、《字学缀言》、《汉字源流》(第二作者)和《仪礼开讲》(第一作者)等。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