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父亲吴登岳先生的教育情怀

来源:作者:吴若菁发布时间:2019年03月0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我的父亲吴登岳先生出生于古田县大桥镇坑头村的一户普通农户家庭。平凡的出身造就了父亲豁达、宽厚、仁爱、善良、吃苦耐劳的品格。尽管我们的家庭并不引人注目,但从小到大,他对我们兄妹从严管教,要求我们刻苦学习,认真做事,踏实做人,这使得我们在走上不同的教育工作岗位后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教几十年我发表了80多篇论文,主编1本教材(科学出版社出版),参编出版2本教材,曾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这些都与父亲长期的言传身教分不开。

 

吴登岳先生

父亲一生挚爱教育,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曾多次被评为地、县、校优秀教师、先进个人和先进教育工作者。他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教学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精湛的教学水平至今令所教授过的学生念念不忘,赞叹不已。学生们的评价是:“在数学中最难学的就是几何与三角函数,可是这些抽象难懂的数学,一经吴老师讲解,就变得浅显易懂,这对我们提高数学成绩帮助匪浅”;“吴老师讲课深入浅出,逻辑性强,公式推导一清二楚。正是得益于吴老师的教导,原本视数学为畏途的我们,在高考中数学科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1959年3月共青团高三甲支部全体团员合影留念,二排左四为吴登岳先生。

1978年高考,古田一中文科“剃了光头”,被地区点名批评。父亲向学校建议,农村的学生虽然基础差,但是勤学好进,吃苦耐劳,应面向全县招收农村乡镇的优秀学子,引入竞争机制。学校采纳意见,首次面向全县招生,考虑到各公社来的同学基础差,就把他们专门集中编班为高一(3)班。高二时学校将班里部分学习优秀的学生转入文科班,而父亲则负责文科班的数学教学任务。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父亲费尽心机收集、分析、归类各种教学资料,还四处写信请在不同重点中学及高校工作的学生帮助收集相关教学资料。在他和其他老师的共同努力下,1980年,该班的陆开锦同学率先在高考中考出了文科全县第一名,全省第十名的好成绩,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1981年临近退休的父亲不顾年老体弱(父亲在70年代身患冠心病等慢性病,曾经大病一场,全身淋巴结莫名肿大,2次突然晕倒,经福建省立医院检查怀疑特种癌,后赴杭州检查治疗,医生排除了癌可能性,但是原因待查,要求注意休息和营养),仍然应学校请求,执掌81届文科班的数学教鞭。当年文科班学生高考成绩非常出色,全省最高分为455分,一中文科班上450分的有5人。全省数学获得满分的有2人,父亲的学生吴忠同学为其中之一,他以总分451分的成绩进入全省文科第五名,被北京大学经济系录取;林德键同学以总分453分名列全省文科第二,被复旦新闻系录取。看着自己心爱的学生取得如此傲人的成绩,父亲欣慰地说:“我付出再多都是值得的。”

1981届高三文史班毕业留影,二排左八为吴登岳先生。

父亲爱岗敬业,爱校如家;对学生精心施教、呕心沥血,尤其是高考期间把学校当成了自己的家,把家当成了旅馆。每天我们除了一日三餐和晚上睡觉,其余时间在家是见不到他的,只能在学校见到他的身影。为了学生,他弃小家,顾大家。

“文革”后恢复高考时,我已参加工作,因此要到晚上9点后才有时间自学,时间非常紧张,我留下数学这门课,期盼他最后能够抽些时间辅导辅导我,减轻我的学习压力。可是,他整天忙着辅导所教授的学生,根本顾不上我,他连一节课的时间都没有留给我,导致我高考数学才考57分,拉低了总分,与自己所心仪的医科大学擦肩而过。为此,那几年我没有少抱怨过父亲,随着时间的推延,当我自己也走上教育工作岗位时,我也慢慢地理解了父亲。

父亲是个尽心尽责的园丁,担任过多届班主任,对学生充满爱心。除了尽心教授知识外,还非常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尽力为他们排忧解难。

50年代全国开展“大鸣大放”,很多学生比较冲动。为了避免学生犯原则性错误,他耐心细致的引导学生公正客观地分析看待共产党的成就与不足之处,使得学生避免了盲目而过激的言行。因此,在1957年“反右大斗争”中,父亲负责的班级没有一个学生出事。时隔几十年,当父亲退休后到上海、北京旅游时,这些学生听闻父亲到来,纷纷从各处赶来,再见到父亲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初幸亏有吴老师的正确引导,保护了一大批学生,否则我们中恐怕有不少同学都会被划为‘右派’,断了前途。”

2009年春节庆祝吴登岳先生(前排左四)九十华诞同学聚会留影

此外,学生中有的家庭经济比较困难,考上大学后,连上学的路费都没有,父亲得知后经常从自己并不宽裕的工资中挤出部分来资助他们。有些来自农村的学生上大学后经济困难,有时候父亲还托人捎钱给他们。

50年代上大学是“唯成分论”的,家庭出身成分有问题的学生哪怕学习成绩再好,也上不了大学。父亲的一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曾因出身问题困扰,思想负担很重。父亲得知后鼓励他:“出身不由人,表现在个人,你要振作起来,才能把握自己的明天。”这番话让他放下了思想包袱,积极要求上进,各方面表现均好,高考时成绩非常优秀,达到上北大、清华和其它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但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问题,结果各个高校均不敢录取。父亲得知后,心急如焚地说:“出身不由人,怎能因出身论英雄,这个学生各个方面表现优秀,应属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不能因出身埋没一个人才。重点大学具有保密性质,不敢录用,但是师范类没有保密性质,我要为他争取。” 父亲连饭都顾不上吃,也顾不得有被戴“黑帽子”的风险,找学校、找教育局、找招生办,四处奔波、据理力争,终于为该学生争取到了上师范大学的机会。

父亲一辈子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对学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所以学生们对他的感情也非常深厚。

2014年,95岁的父亲因年老体衰走完了他平凡而受人尊敬的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得知消息的学生纷纷赶来与父亲告别,当时重庆市黔江区区长吴忠(现已调至香港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任总干事)在百忙中挤出时间,连夜乘飞机专程从重庆赶回福州参加父亲的告别仪式。告别仪式上他深情地说:“吴登岳老师不但是我的恩师,也是我一家的恩师。” 福建省委副秘书长陆开锦也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来组织同学参加吊唁。福建省委办公厅原主任李育兴和福州市人大原主任赵守箴等纷纷送来花圈。看着父亲的这些重情重义、尊师敬师、已经成为社会栋梁的学生,我深深地理解了父亲这一辈子的教育情怀。

 

吴若菁,传主之女,古田一中1973届校友,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福建省遗传学会理事。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