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林春森:万绿丛中一老农

来源:作者:施仁港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30多年前,当林春森先生扛着锄头,戴着麦秆笠,在古田一中花木葱茏的校园里盘桓,或者顶着烈日,在学校门口稻浪翻滚的实验田间劳作时,许多学生曾目之为一介老农。甚至,当时他所任教班级的学生也曾恭敬地戏称他为“老农”。

 

林春森先生

 

实际上,当时学校确有一个真正的老农,姓陈,给学生上劳动课。1969年“复课闹革命”后,理化生外体等课程被取消,代之以工基、农基、军体和劳动等课程。林先生本来教生物,此时便改教农基。当时学校拥有两亩实验田,林先生亲自耕种,同时悉心指导学生学习杂交水稻的制种和管理等实用技能。因为经常晒太阳,皮肤黝黑,加上年纪又偏大,看上去实在与农民差不多,故谓之老农。

但林先生毕竟是不一样的老农。他出生于1922年7月,系古田七保(即今桃溪村)铁门里鼎昌厝人。鼎昌厝乃玉邑名居,百年老厝,堂匾为“十德堂”,海峡版《古田古民居》一书有专文介绍。它的天井两边花架上种满了各色花卉,特别是两株百年山茶花,枝青叶秀,年年花开三色,白红黄相间,花姿优雅,芬芳袭人,把老屋点缀得格外幽静葱翠。林家系古田名门望族,家境殷实,诗礼传家,故先生青少年时代受过良好教育。他于1940年毕业于古田史荦伯初中,1943年毕业于南平剑津高中,曾在古田精英小学、古田玉屏小学担任过教员,并在闽江下游轮船公司任职过。解放后,曾一度任教于古田二小,后来参加全省统一招考,于1952年至1954年带薪就读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先在山东莱阳中学任教,1957年调回古田一中。

 

林春森先生(后排右二)1953年在华师大

 

林先生在教书育人上素以勤奋敬业著称。据他的大女儿林禾青女士回忆,先生经常为了解决白天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加班到深夜,但毫无怨言,乐在其中。“文革”前自不必说,其时先生年富力强,意气风发,潜心教坛,业绩突出,获得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即便是在十年浩劫那样的非正常年代,作为一个正直善良和富有责任感的教师,先生依然顶着巨大压力,坚持传道授业解惑。1973届校友翁宋余等人说,先生为人温和慈祥,热爱学生。课堂上总是生怕学生不理解,反复强调重点难点,千叮咛万嘱咐,就怕学生学得不牢固;课后辅导也耐心细致,不厌其烦。而据1975届校友林兴华等回忆,当时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大搞实用主义教育。但先生在教授农基时,总是尽量巧妙地给学生补充介绍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他在讲植树的时候,就给学生介绍很多林业知识,如植物生长的理论等。这些知识在当时来讲,是属于纯理论的,无法“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起初还好,学生也乐于接受,因此颇受欢迎。1975年初,著名“文革”电影《决裂》上映,其中葛存壮先生饰演的教务主任孙子清教授,在课堂上起劲地给学员们讲解马尾巴的功能,却把前来找他为牛治病的农民轰出门外。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马尾巴的功能”便成了嘲讽学究的流行语。看了这部电影之后,有的学生似乎得到启蒙,一天,先生在补充讲授有关理论之时,便站起来反对他,说他的授课没有结合生产实际,讲这些“马尾巴的功能”的理论,是属于资产阶级的。好在学生只是在口头上表示反对,没有付诸其他行动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