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推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省基地校建设>国学推广 > 详细内容

与孔子为邻

来源:作者:高一(8)班 黄鸿翔发布时间:2022年04月03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唔,头好疼。”我慢慢地睁开眼,头部传来一阵剧痛。我看着周围这陌生的环境,一种前所未有的害怕涌上心头。我看了看四周这明显老旧的土屋,起身冲向了屋外。

外面有的是我从未见过的明媚的阳光,这是未被污染过的气息。”这是哪里,我不是在背《论语》吗?”我一脸惊疑。我仔细看了看行人的衣服,“我天,我这是穿越了,那这是哪里,什么时候?”我一脸迷茫。

”这位小友,为何汝之穿着如此奇异?”就在这时一道温和的声音传来。我吓了一跳,连忙转过头去,但随之可来的是更多的害怕,来者可谓是:“奇人异相”,他身高一米九多将近两米,头顶中间凹陷,就好像一个山丘,鼻孔外翻,眼睛凸出,大暴牙齿,大耳垂肩,双手过膝。我一脸惊讶,这人怎么这么眼熟,我学着古人一样,作揖问道:“不知先生乃何人也?”“吾姓孔名丘字仲尼。”他作揖笑道。“我天,你你你是孔子?”我吓了一大跳,我就说这个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孔圣人。“不知小友乃何人是也?”孔子作揖问道。“小子本后世人,观先生之言来此地也。”我作揖郑重地说道。“后世之人?”孔子一脸惊讶。”不知小友可否来寒舍一叙?””当然可以。”

我随着孔子前往孔子住处,后以主客之位跪坐下来。“敢问小友所处之世苍生何样,可有明主,可有战乱?”孔子问道。“我所处之世天和风雨顺,物阜民安康,粮食更谓是夏风吹动谷连天,麦浪金波万里绵,更是一个万国来朝四海升平之世。”竟有如此盛世,善也,善也。”孔子开怀笑曰。

孔子停罢便陷入了沉思,从神色可以看出孔子陷入了纠结之中,不过很快孔子又问道∶“敢问小友这乱世如何得解?”我一惊,没想到孔子会问这个,不过随之也释然,如今正处春秋末期,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更将要迎来的是更为动荡的战国岁月,而孔子正要广招门徒,以复礼乐之治,但却无君行此法,故问此也无不可,更何况我道出了我来自一个与这个时代截然相反的开明盛世。

我站了起来,稍一思索便道:“当以改使之强,变使之富,同行则兵强国富,国之上下当以法治之,以仁育之,如此方可谋一统,后世距今二百多年,西面有一国以变法临于诸侯之上,以法治国,行中央集权制,故一统天下,解这乱世也。”孔子一脸惊论,曰:“后世当一统,可行礼乐?””非也,礼乐已然过去,若再行礼乐则将再复今日之景。”那吾之学说有何用?”“先生之所说当以治民,以酷法治民则难久矣,且需德治民生,以仁治太平,以法治乱世也,仁法并行则长治久安也,法非难行也,仁非难做也,是故孤阴不存孤阳难在也,阴阳相合则可存也,故仁法需并行也,在此乱世则先以法治国,当一统后当以法治军政,以仁治民生也。我所在的国度便是全面依法治国,但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故才有那样的盛世。”孔子继而陷入沉思之中,忽然,孔子问曰:“后世可还存有吾之学说?”一时间我有些沉默了,真要说起来后世的儒家早已变了,变成了一个由多种思想交合且按照君王所需产生的一种新学派,最为巨大的改变莫过于程朱理学。孔子似是看穿了我内心所想,曰:“后世莫非已无吾之学说?”“非也,先生之学派于后世历朝皆为官方正统思想,但受诸多思想及君王干预下已然不再是如今这般。”孔子沉默了但转而释然,日:“无碍,传于后世吾已然知足也。”或许这就是圣人的心胸吧。

促膝而谈已然黄昏,孔子之心令人敬仰,孔子之道令人敬佩,无愧圣人之名。

接下来六日,我与孔子时常坐而谈论这春秋局势,甚至有那么一瞬间我升起一种恶趣味要是把社会主义思想传播下去会如何,但被我否决了,因为此时连封建制度都尚未确立,连农民阶层都没有更何况是工人阶级呢,所以我只是跟孔子描绘了一下,种了一个社会主义的种子,能不能发芽就不可知了。

我来到春秋的第七日,一大早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我隐隐感知到今夜便是我离去之时。我望着四周,简单的土屋却蕴藏着我这一段非凡与经贵的回忆,我走出房子向着孔子的房子走去,我要向这位圣人辞别。孔子此时正在翻阅《诗经》,见我前来便起身迎接,我向孔子行了个礼,孔子也回礼,“先生,我今日是来向你辞别的,我有预感我今夜或将离去。”孔子一惊,转而释然。

转瞬已至今夜,夜空中繁星点缀,北斗七星与北极星挂于空中,我留恋着这一切,因为这样的景象对于现代来说实在是难以见到。星斗如兵,如梦似幻,就在子时到来的那一刻,空中星芒大盛,似要照亮黑夜如至白昼,突然风起卷尘扫青瓦,尘飞裹身已不见。

我再次睁眼时已回到了无比熟悉的房间,脑海中如电影般闪烁着的是这几日来的所见所闻,孔子那充斥全身的浩然正气,那一颗忧国忧民的仁者之心,谈吐如风吹百花园,春满自身。

临孔子而居乃人生之一大幸事,与孔子坐而谈之则又一人生之大幸事,孔子之风染我心性,孔子之言感我身心,孔子之行立我处事。

梦一场春秋,历一场人生,悟一世芳华。

(指导老师:叶彩铃)

   

    点评:作者以穿越的方式与孔子谈话,形式有趣新颖,孔子不再是冰冷冷的写作对象,而成了相谈甚欢的朋友。文章对孔子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也颇为精彩,可见作者对孔子以及春秋时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历史文化功底较好。全文语言也通顺流畅,引经据典,大气自然。(叶彩铃)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