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简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校园简讯 > 详细内容

陈学平 陈学卢‖回忆我的父亲陈祖泽校长

来源:作者:陈学平 陈学卢发布时间:2023年11月09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凤岗龙山难忘往日风采,松山黉宇竞呈今朝辉煌。在喜庆母校八十华诞之际,回顾学校创办者、教育先驱、古一中首届校长、先父陈祖泽(l912-2012)一生曲折的教育道路,缅怀他在发展古田教育事业上做出的重大贡献,弘扬他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

1943年,他筹建古田县初级中学,并于次年担任校长,结束了古田县没有公立初中的历史。

1946年,他担任私立玉田高级中学董事会常务理事,专责创校,1947年兼任校长,结束了古田县没有高中的历史。

1943年,他提出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目标,使古田县的基础教育走上正确的道路。

在提出正确办学目标之后,他相继提出并践行的手脑并用、知识与劳动相结合以及先进的课堂教学法等,从而形成较完整的教育体系。他不愧为古田县早期教育的先驱者。

一、 献身教育 艰苦创校

1.立志终生从教,确立正确的办学目标


父亲出生于传统农家,自幼好学上进。1928年(18岁)他考入福州师范,开始立志从教。1931年(20岁)至1936年(25岁)六年间先后在多所小学任教,勤勉笃行,深知老百姓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更促使他坚定信念,终生从教。

1937年他26岁,有幸被保送到上海复旦大夏联合大学教育系进修。时值抗战烽火四起,因诸多变故,他后来转入厦门大学,1942年(30岁)于厦大教育系毕业。

从此他的思想发生质的飞跃,初步确立了为提高当地文化水平、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为民办学的正确办学目标。

1943年时,古田只有几所教会中学,学费昂贵。县政府应百姓的要求,招揽英才,筹建公立学校。我父亲欣然应召,辞去邵武中学工作回到家乡,在凤埔凤岗山负责筹建古田初级中学。他日夜操劳,师生用双手劳动建校,经半年建设,古田县第一所县立初级中学便于9月9日成功开学。

父亲深知家乡贫穷落后,提出“提高地方文化水准,培养地方建设人才”的办学目标。

在实践中,父亲突破惯例,除普通初中班招2个班外,四年制师范也招2个班,一年制简师班招1个班,共计200人。他把手脑并用文武合一的原则贯彻于教学之中,规定学生带锄头入学,开设劳动生产课。学校连续向社会输送急需人才,他们成了地方教育的中坚力量。父亲的办学理念,办学方针初显成效。

1945年抗战胜利后,学校要搬迁到县城,而政府无力支付搬运费,15公里的崎岖山路,桌椅黑板等所有教学设备全靠师生员工手抬肩扛来完成。新学校选址龙首山上,山上只有两座破旧庙宇祠堂,四处杂草丛生。父亲事事亲躬,带领师生披荆斩棘,再次劳动建校:改造庙宇,修旧利废 ,修建校舍,开辟操场,修筑道路。除基建外,他还要多方联系聘请教师,组织安排教学。为建校废寝忘食,殚精竭虑,终于用一年时间,完成了县中的第二次创业,学生人数增至300多人。

1947年全县人民迫切要求有自己的高中。父亲首先发出倡议,取得县华侨协会支持,成立了以侨领陈赞汤先生为董事长的“私立玉田高中董事会”,父亲任常务理事,专责玉田高中筹建事务。时局动荡,为建校的侨汇保值而抢购大米,父亲煞费苦心。1947年玉田高中的主楼华侨大厦破土动工,当年9月完工。在开工前,父亲就利用初中校舍师资,破例招收高中春季班,大楼完工后再招收秋季班,一年后玉田高中才正式向省厅报备立案。父亲急切为社会培养人才,巧妙地提高了学校的办学效率。

从1943年至1947年,父亲率领师生员工不畏艰难,五年三建学校,开创古田县教育史无前例的壮举,为古田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学校获得了新生。县人民政府接办古田县立中学与私立玉田高中。1952年2月两校合并更名为古田县中学。从此,古田县第一所完全中学在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圆满实现,学校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校园校貌日新月异。我父亲从1943年至1954年连任校长11年,艰辛的付出终于结出硕果,他由衷感谢党和人民政府的肯定与信任。

2.遭受挫折百折不挠作出新成绩

1954年12月父亲被调到南平师范学校,担任数学教研组组长。面对降级他能正确面对,毫无怨言,还劝子女听党的话跟党走。在新的工作岗位依然积极工作,出色完成各项教学任务。1956年他被评为南平专区中等学校先进教育工作者。

父亲在1957-58年党整风与反右运动中被错划为“不纯分子”,开除公职,被劳动教养后又被遣返原藉劳动二十余年。

1978年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传来喜讯,1979年县领导安排他到古一中师范班代课,与年轻教师搭档配合,全力以赴,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得到校方的肯定,并深受学生的爱戴。

1981年3月,二十多年的冤案得到平反。父亲万分感激地说,这是党和政府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决心不遗余力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继续贡献自己一份绵薄的力量。

这年夏天,他便为家乡小学迁校修建之事四处奔走筹款,亲自设计并负责施工,当年秋就基本完成校舍建造,父亲被古田县大桥镇政府评为小学先进教育工作者。

1982年父亲受聘担任古田县政协文史工作委员会主任,担任《古田文史资料》主编。他认真编审稿件,从1982年至1990年总共编辑出版文史资料十辑,共计207篇。他因工作成绩卓著,荣获宁德地区政协先进工作者。

《古田县教育志》评价父亲:“陈祖泽十几年来先后为古田创办两所中学,呕心沥血,百折不挠,为发展古田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其艰苦创业精神尤为难得,堪称一代楷模。”

二、办学目标 教学理念

1.提高地方文化水准,培养地方建设人才

1944年他提出办学目标是“提高地方文化水准,培养地方建设人才”,并在校歌中写入“建设地方,提高文化,当须迎头进攻”,让全体师生牢记在心。他认为地方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要培养什么人才。在风埔办初中,全县急需小学教师就办师范班;到县城办学时,初中生要求能在本县方便升学,他就首倡办高中,以便满足当地文化发展的需求。他急地方所急、为民办学的思想深烙心底。

1955年国家颁布了教育法,确立教育培养目标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父亲的办学目标与国家的教育法实为一脉相承。

2.提倡手脑并用,知识与劳动相结合

他提倡的办学主张与当今国家提出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是一致的。他提出“手脑并用”的主张也与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完全一致。

他在县中的教学中,把劳动生产列为正式课程,规定了教学时数及计分方法。县中的学生做到了能文能武。先父在南师数学教学中,做教具模型,购置罗盘仪、小平板等配合教学,把数学课教学与生产结合起来。

3.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

父亲在教育实践中深知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的重要性。他在抓学校基建的同时,四处打听,努力聘请,终于得到十多个优秀教师。如甘清英、廖增翰、郑慕翰、秦维本、陈守清等,终于满足初期办学各课程的需要。上世纪50年代初期,又得到王福钟、赖再、包幼达、黄家容、陈默、陈书秀、朱功世、刘美珠、余伯向、阮周新等老师的加盟,教师队伍飞快发展。那时古一中的教学水平已跻身闽东地区的前列。

4.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年学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强调德育,配备了强有力的政治辅导员与班主任,每年都评选模范生。学校除教书本知识外,还注意文娱体育课,经常组织篮排球比赛。学校还组织演出大型的话剧、歌剧,例如“赤叶河”、“龙须沟”、“小女婿”等,文体活动十分活跃。为了推广普通话,有几学期每月都举行一次全校性演讲比赛。上世纪50年代初学校根据当时形势,经常组织学生到街头演活报剧,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既教育群众,也教育学生。

5.重视课堂教学,讲究教学方法

父亲重视课堂教学效果,要求教师讲课要深入浅出,讲清讲透,反对满堂灌。他坚持兼教一两门课程。强调学习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他说那种不求甚解,一知半解的态度是学习的大敌。要求老师对所教内容讲清讲透而不要求讲深讲透。对学生要求,对其所学内容从基本明白到彻底明白。课堂上配合做一点练习,核查教学效果。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一定要独立完成。总结父亲的教学法是:①讲课要讲清讲透概念原理或道理所在+②实践环节。

三、爱民爱生,德智双馨

父亲出生农村,为人正直,态度和蔼,办事公道。在1943年凤埔建校期间,受到师生员工和当地百姓的尊敬,那时村民热心捐献木材,建校进展迅速。有一次,一教师办事中与村长发生矛盾,竟将村长捆绑到学校。父亲得知后很生气,立即上前给村长松绑、陪礼道歉、待以上宾,对当事教师严肃批评教育,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我小时曾见到父亲与工头商议工程事宜,拒绝贿赂,从未见父亲发脾气,而总是心平气和地说话办事。

那些年,党地下组织在校内进步学生中的活动时有发生,如学生李良淼等,他们能遵守校规努力读书,父亲认为他们是人才,对他们宽容、同情和保护。临解放那年,伪军警突临县中,父亲获悉连忙把军警拦在校门口理论,这些进步青年得以从容逃脱,直接上山参加革命队伍。还有44届的叶宗游等就是从县中走出去的革命青年代表人物。

县中经过几年发展名气大振,1949年3月间,县中的学生响应全国“反内战反饥饿”运动,发起大游行。父亲为了学生的安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全程和教师一起,走在学生游行队伍的前后左右,直面凶险,展示大智大勇,最终大游行安全返校。沿途百姓交口称赞,游行取得唤醒民众的预期效果。

解放后,在五十年代初,政府对教育加大投入,扩大招生,开设助学金,让百姓都有能力送子女上学。有一女生,已报名入了学,但不久其家长突然变卦,是因其为童养媳,便不让女孩读书。父亲得知后顾不上吃完饭便急忙出门去她家,经一番苦心劝说,家长终于回转心意。

在县中一出纳老师,一次期中对账,他发现现金短少很多,自行盘点两三天还无法上报,他有些害怕,便请父亲到他家(兼财务办公室)帮忙处理,看是否遭遇小偷,父亲一到他家,他尽说好话奉迎,试图让学校报销。但父亲看到窗户房门桌子抽屉完好无损,父亲便问,你的钱款公私是分开的吗?他回答没有。父亲很直截了当地说,不用再算了,账目现金是多少就是多少,少了的用你这月的工资补上。父亲的秉公办事宽严相济,员工口服心服,大家齐心协力把县中办得更好。

父亲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他真心热爱新中国,真诚拥护共产党领导。古田解放初期,境内国民党残匪占山作乱,解放军剿匪捷报频传。1949年9月在县公安局牛天福局长带领下,父亲与黄先修两人受命深入古田县大东地区雷公山深山宻林,劝降土匪黄直云。经过一天工作,黄直云终于认识到当前形势,投降是唯一出路,答应次日跟牛局长签定投诚协议。后来,黄按协议率部下20余人,下山缴械投降。父亲事后在回忆录中感慨地说:“长期只做文职的工作知识分子,赤手空拳,深入虎穴,敢于直面匪首,毫无惧色,侃侃而言,理直气壮,不知何来智勇?”因为他背后有共产党、人民政府作坚强后盾。

我们家乡有一钱某,系县中44届简师毕业,在小学任教时秘密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夏不幸被捕,大桥镇保安分队欲强廹她带路。她家人担心半路遭害,求我父亲帮助解救。父亲耳闻县保安团罗团长,罗团长也知道父亲是县中校长,但从未谋面。父亲赶到县保安团,见了罗团长,急中生智,假装站在对方的立场说话:大桥关押一个游击队重要人物钱某,这个女犯非同小可,还是由罗团长亲自提审为妥啊!罗团长听后觉得有道理,遂即打电话到大桥分队,将钱某马上押到县部听审。后来以她有身孕为由,保释出狱,钱某终于躲过劫难。父亲同情帮助革命青年,展示出极高的勇气与智慧。

解放后学校逐年发展,工农子女比例大增,父亲对他们更是关爱有加,经常资助困难学生,而学生往往不好意思接受钱,父亲用了巧妙办法资助他们,先请他们帮助整理家庭小菜园,后给他们辛苦钱。父亲那些年帮过不少学生,他都记不起了,然而受助的学生都铭记不忘,如在山东青岛工作的51届学生魏赛平,90年代接连数年邮寄礼物;在江西师范大学工作的44届学生周汉章说,感谢当年校长的资助让我完成了学业,我才有今天。更有一批批学生登门探访表达师生之情。

在父亲的教育和教导下,我们兄弟妹六人,五人从事教育工作,父亲的第三代也有三人当老师。1995年,宁德地区颁发了“三代从教光荣”的牌匾,表彰我们三代人对教育事业的贡献。父亲常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遵循了父亲的教导,每人都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

先父教育道路曲折艰辛,从1931年(20岁)至1954(43岁)年23年从教生涯,其中43年至54年11年从事中学教育,创办两所中学,为古田县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与教学经验。他被古田县大桥镇评为小学教育先进工作者,南平专区评为专区中等学校教育先进工作者,宁德地区政协评为地区政协先进工作者。父亲百岁时,中共古田县委宣传部及政协称他“期颐邑贤”,名至实归。回顾先父的一生,堪称古田县的教育先驱,堪称古田县早期杰出的教育实践家。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古田一中一代代师生拼搏进取,古一中已成为省内一所具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知名中学。祝福母校风华永褒,再奏凯歌!

【注解】

①中共建阳地委组织部下发(198136号文件说:“陈祖泽同志原系南平师范教师,因政历问题195816日经……审批,开除公职,送劳动教养。……经复查,陈的政历问题在肃反审干运动中已作交代,以后没有发现新问题。五七年鸣放中一些言论,属于思想中认识问题,不是右派言论,且陈参加工作以来表现尚好,作开除公职处理不妥,应予纠正。报经地委研究同意,撤消原处理决定,政历问题维持原结论,恢复干部待遇,中教三级,作退休安置。......

②父亲于1944年春草拟古田县初级中学校歌歌词全文:

文峰高高,剑溪湛湛,信哉学问象征。

先贤过化,一脉流传,美哉紫阳遗风。

劳动生产,手脑并用,蔚能桃李成春。

 

艰苦诚朴,实是求是,浩然正气是崇。

建设地方,提高文化,当须迎头进攻。

正义孔张,民主维扬,终期到达大同。

【作者简介】

陈学平,86岁,1954届古一中校友,1958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工程测量专业,曾两次(1979、1989)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主编并出版8部著作,被中科院评为八五优秀科技成果一项,2000年退休,正教授。

陈学卢,82岁,1956届古一中初中校友,1959年南平一中高中毕业,1961年回乡务农,1979年小学代课,1983年转正,1994-96年任完小校长,2001年退休,小高职称。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