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音乐成果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古田一中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体:
    学校素来重视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课外活动,针对学习阶级青少年学生精力旺盛、性格活泼、求知心切的特点,尤其对音乐这一生动活泼的艺术的普遍爱好,不失时机地开展各种广泛的课外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校园歌声主流是时代流行的进步的革命的歌曲,回荡着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青春心声。
抗日战争时期,校有校歌,级有级歌,表达读书不忘救国的主题和勤俭办学,奋发进取的精神;同学们还经常在班会,集会和演出中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流亡三部曲》等抗日流行歌曲和《苏武牧羊》、《满江红》等体现民族精神的歌曲,同时也唱贯输《三民主义》之类的歌曲。
    建国初期,《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团结就是力量》等解放区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唱起来,每次集会前,各班学生开展拉歌比赛,某班先带头唱,然后点另一班应战,另一班若不及时应战,某班同学则喊:"一二三四五六七,我们等得好焦急!"另一班受激将,则奋起高歌,某班又齐喊:"唱得好!唱得妙,再来一个要不要?"其他班级同学齐声应和:"要--要!"整个会场,歌声此起彼伏,热烈欢乐,直到宣布开会,歌声才戛然而止。嗣后,《土地改革到了每个村》、《跨过鸭绿江》、《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苏联歌曲《共青团之歌》和电影插曲《九九艳阳天》等流行歌曲久久回荡在校园。
    60年代前期,各班开展每周一歌活动,由经培训的班文娱委员教唱,《学习雷锋好榜样》、《我们走在大道上》、《社会主义好》、《我爱祖国的蓝天》、《草原英雄小姐妹》、《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等时代流行歌曲和电影插曲在活动课上,在课间时间,在演出节目上,在劳动休息时,同学们引吭高歌,唱出了一代青少年的风采。
    "文革"期间,在文化禁锢的年代,歌声依然在校园飘荡。除了语录歌、八个"样板戏"选段和宣扬"文化大革命"的歌曲布置要唱,学生私下里还传唱"文革"前的电影插曲《冰山来客》、《洪湖水浪打浪》和老歌《马路天使》等抒情歌曲,以泄心中躁动的情怀。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冬天里的一把火》、《黑头发飘起来》、《外婆的澎湖湾》、《十五的月亮》、《走在乡间小路上》、《敢问路在何方》等社会流行歌曲通过影视、广播在班级、年段、全校的歌咏比赛中竞相唱起来,迅即在校园传开来,学校先后成立的歌咏队、合唱队,管乐队等文艺组织又带动各班群众性的歌咏活动深入持久地发展。
    90年代以来,由学生团体组织的卡拉OK大奖赛,学校组织的艺术节、音乐周活动和节假日举办的文娱晚会,进一步推动群众性的音乐活动蓬勃开展,《春天的故事》、《亚洲雄风》、《中国舞台》、《今天是你的生日》等歌曲抒发了新一代青年美好的理想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历届学生卡拉OK比赛中,郑余添、钱陈翔、陈果、黄潇静、姚华玲、陈如琳以及舞蹈演员潘洁婷、陈晨、陈包蔚、林奇、郭中青等连续获奖,程敏晶、高晓玲等还曾获省音乐周二重奏三等奖。
    面向21世纪,继《共和国万岁》大合唱录像获地区二等奖后,学校又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艺术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文艺晚会,演出了学生自编,自导的大合唱,以"颂祖国、迎回归,盼统一,展望新世纪"为主旋律,展示了素质教育之花遍开校园的新景象。随之而来,《红旗飘》、《同一首歌》、《大地飞歌》等歌曲响彻在21世纪之初的校园里。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