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好好读书去

来源:作者:江山发布时间:2020年10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1961年6月,我在中考报考志愿书上一口气写上七个“古一中”。那年暑假,母亲在家乡的“三八场”劳动,我每天都和她一起上山,割回两担的莽草卖给村里一户人家。一个暑假下来,积了18块钱,要去古一中报到。母亲告诉我,你正在中考时,祖父饿死了,他临终只有一句话:再苦也要让孩子好好读书去。我挑着行装,走了五十里路到沽洋,乘船到高头岭,再走十多里路才到学校。

我很快适应了高中的生活。教我的每一位老师都很亲切,又有水平,我的学习很轻松。读书时光是无忧无虑的,而生活却令人忧心忡忡。读初中时,我们的户粮关系都在学校,每月由国家统一供应粮食。到一中后,由于国家处在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户粮都迁回农村,粮食由村里(当时叫生产大队)供应。我们村是三年困难时期的重灾区。我们学生去读书,村里每月十斤的粮食都很难供应得上。即使能分到一点口粮,也要每月回村去取。我每月回家都选在一个星期六的下午。请了假后,步行到高头岭,乘船到沽洋或沂洋,再走五十里路才能到家。一般走到柿坪亭时天快黑了。接着回家的路,人烟稀少,路径荒凉,路旁有好几处是停放棺材的草寮和土圹,走在这段路上,怵目惊心,毛孔直竖。

那年头,师生都在饿肚子。体育课很少上,有上也只是上十分钟的太极拳就散了。有一次,我和几个同学躲到教室后面荒坡的战壕里去,在附近捡些菜叶,准备偷煮着吃。快晚自修时,一个同学找了个空洋铁罐子,我们在宿舍地上用两块砖头夹着,把装满菜叶的罐子搁在上边,下边烧着火。菜就要烧熟时,门外响起了生管老师的敲门声,吓得我们赶紧把铁罐子挪开。这时让人猝不及防的事情发生了:原来洋铁罐子的底和圆筒是用锡焊接的,火一烧,把锡都熔化了,挪开时把整罐子的菜都撒到火堆上去了。生管老师把我们赶出宿舍,向我们嚷着:“好好读书去!”可我们一直为着那一罐子即要到口的青菜惋惜不已。

还有一次,我们在捡菜叶的时候,看见校卫生室墙边有个小锅灶,犹如发现了新大陆,就悄悄地躲到那儿去烧煮。后来,卫生室的金冠医生发现了,她没有骂我们,还给了我们半调羹盐巴,叫我们吃完好好读书去。

农村粮食都非常紧缺,所以我们寄宿生饿肚皮的现象特严重。食堂饭罐里的米被人偷撮一点去的现象时有发生。但有一次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是最严重的。那天因为下午劳动,我就在饭罐里多放了点米。中午我去食堂拿饭,发现我的罐子里干巴巴的,一粒饭也没有。我去问炊事员,炊事员说不知道,我们便吵了起来。这时,一位姓高的食堂管理员跑过来说:准是你自己的罐子里没有放米,还赖炊事员。我一听这话气愤极了,就转身和他争吵。他两手抓住我的胳膊要把我推出去,我们吵得更凶了,引来了许多同学围观,闹哄哄的。后来班主任来了,把我带走。他对我说,你没饭吃,下午的砍柴劳动就不要参加了——其实,我还是饿着肚皮去了。

第二天课间操,有人通知我去教导处。教导处的一位老师对我说,昨天的事,总务处都告到教导处来了,你写个检查吧。我争辩说,我没有错,为什么还写检查!教导处的老师说,那你写个道歉也可以。我一听更火了,我说那位管理员态度蛮横,诬人清白,对我推推搡搡,应该是他向我道歉才是!教导处的老师见我态度强硬,也无可奈何。最后说:“那你自己中午找校长说去!”

中午饭后,我找到了申校长。他和他爱人正在厨房里煮菜。我把昨天的事讲了一遍。他似听非听的问我:今天中午吃了没有。我说刚吃了。他边煮菜边说,满口山西口音,大概是说以后有什么事不要和人家吵之类的话。这时,他突然问我是哪个班的。我这才告诉他是高一(乙)班的,名叫江明财。他迟疑了一下说,校会好像还表扬过你,你就是考99分的那个?我应了一声。他又看了我一眼说:“去吧,好好读书去!”听了这句话,我如获大赦,赶紧溜之大吉。

下午,我又去了教导处。教导处的老师问我校长怎么说,我说校长没说什么,叫我好好读书去。廖主任对我说些对人要讲礼貌的话。这时,倪可源主任问我:“江明财,你姓江,哪里人?”我告诉了他,是林前人。他又问我父亲的名字,我也告诉了他。倪可源主任说,我认识你父亲,好好读书去吧。

后来,我和食堂的老高和工友们当然也和解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这是我们当年的顺口溜,很起鼓动作用的,我要好好读书啊!

“为母校争光”也是当时一句奋斗的口号,我们福建教育在教育厅长王于畊的狠抓之下,已连续三年夺得全国“高考红旗”了;而古田当时属南平专区,古田一中在闽北也是一面红旗,学校领导对教育质量很重视,抓得很紧,老师非常敬业,又很有水平。

师生们虽然常饿肚子,但教学气氛很浓。我的学习成绩完全得益于几位良师。教我数学的是魏公华老师,他讲课细声慢气的,很动听,会把数学的有序性、逻辑性、系统性渗以趣味性,讲得很生动。平时他经常穿一件黑衣服,一下课就挽着一个小篮子边走边打毛衣,难怪他上课时的声音那么的柔美。我很敬重郑慕韩老师,也许是因为他让我当化学科代表吧。他有学者的风度,他不用课本,会把课讲得十分完美。听说有人要他去厦大教书,我们生怕他真的要走。叶宝存老师讲物理力学很拿手,他讲课充满激情,提着一口气来讲。讲到生动之处,常常从黑板的这头快步走到那头,来来回回的,好像也跟着物体作加速运动一样。那时我们念的外语是俄语。教俄语的仁钗老师以严出名,她生怕学生对学俄语不重视,会“逼”得每个学生都认真听她的课。提问时她特别爱问怕念俄语、成绩不太好的同学。语文老师游庆喜古诗文知识深厚,一讲起古文就来劲,俨然一位老夫子形象。林春森老师的生物知识渊博,他怕学生重视数理化而忽视了生物课,所以会把理论知识和我们平时接触的生物现象联系起来,培养我们的学习兴趣。

我非常感谢我的这几位老师,让我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五科总平均99分(语文未列考,生物考95分)的成绩。申庆余校长所问的99分,就是指这,当时在学校的广播里被戏称“状元”。但我那时常常饿肚子,对此也并不以为然。

第二学期我勉强撑到下半期。半期考后,我又回家拿粮食,可家里早已无米下锅了。父亲在外地当公路工人,家中还有弟、妹,一家子全靠母亲苦苦撑持。我常常跟着母亲上山挖“艿头”(一种藤本生有块根的植物,块根用来充饥)、挖苧麻根、拔野菜……我在家一呆就是四十八天,也就是说,我已经旷课四十八天了。学校来了一纸通知,催我赶快回校。我带了十九斤粮票和一些地瓜米,又回校参加期末总复习。这次当然当不上“状元”了,但还是考了平均93分的成绩。

回校之时,我同班的一个同学知道我带了粮票来,说要先借给他去还食堂的债,他赶回家拿了马上还给我。我借给他了,他也回村了,可从此杳无音讯了!一放假我连夜赶到广胜村找他,不见人影了!

高二开学时,我来到学校,悄悄地卷起铺盖,悄悄地走出校门,上高头岭,搭船,下船,走五十里路。依然要走那段可怕的路,其时路边又添了新坟,但那时心里不那么恐惧了。因为我知道,从今以后,不会重复这条路了。

倪可源主任之所以会和我父亲熟悉,是因为他小时候曾跟着他的表兄(在我村教书)来寄读,因此和我父亲算是同学。他知道我和学校不告而别后,便写了一封信给我父亲,说明我在校学习的情况,最后要求我父亲,要送我好好读书去。遗憾的是,一家人连饭都吃不上了,还能好好读书去么?我的一中求学之路,就这么定格在高一。那本学生证的学期栏目上,申庆余的校长印只印上两次。

1964年古一中高考,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那年,古田已经划到闽侯专区管了。闽侯专区的文化教育底蕴当然要比闽北强,但古一中1964、1965两届的高考,在闽侯专区也名列前茅。我为古一中高兴,为我的未辍学的同学们高兴,为付出心血的老师们高兴。

五十年过去,古一中的校庆和古一中六四届的同学聚会,我以半个校友的身份参加了,很高兴学校还记起了我,同学们没有忘记我。当然,我也没有忘记学校和同学,更没有忘记教诲我们的师长。

我小时候最怕当老师,所以中考时填志愿一连写上七个“古一中”。可是后来,命运偏偏让我当上了教师。我教过小学,从一年到六年;我教过中学,从初一到高三。我教过聋生,教过盲生,教过电大,还为党校、老年大学上过课。这世上恐怕没有一个人的教学生涯会比我更丰富了。我对我的各类学生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好好读书去!”这是一中师长们当年对我的最朴实的教导,我把它传给如今再也不会饿着肚子去上学的学子们。

 

江山,全国优秀教师,曾长期担任宁德市特殊学校校长,现任古田县溪山书画院院长。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半亚斋诗集》等。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