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长廊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走进一中>校史长廊 > 详细内容

陈培信:风流岂止群英会

来源:作者:施仁港发布时间:2019年03月12日 浏览次数: 【字体:

2003年秋,笔者由古田二中选调到母校古田一中任教,经常看见一个老先生在丹桂路散步。他满头银发,一脸慈祥,形容酷似爱因斯坦。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就是陈培信老先生。陈先生散步很有特点,他在丹桂路来回走,走得专注,投入,面带微笑而若有所思,似乎正陶醉在某个美好的境界中。

沉思中的陈培信先生

陈先生的散步特点正体现了他的做事风格:尽心尽力,沉醉忘我,追求完美。

这一点陈先生的许多弟子记忆犹新。据1966届林绍清和1973届赵守梅等校友回忆,陈先生的授课融会贯通,通俗易懂,善于启发,活力四射,深受学生喜欢。无论春夏秋冬,都能将每节课上得热情洋溢,自己也是满头大汗,不时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来擦拭脸上的汗珠,这种画面令人终生难忘。他恨不得在课堂把自己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问题没有讲解清楚他绝不停下来,哪怕早已唇干舌燥。而且板书时全不管粉笔灰是否沾到衣服上去,他也浑然不觉,因为他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他所讲授的问题上面。所以陈先生一节课上下来,头上、脸上没有粉笔灰的话,衣服上肯定有。因为他讲课非常投入,而且讲得深入浅出,绝大部分的同学都会理解。如果不理解下课去请教他,他也非常认真地像上课那样给你讲解,直到你理解为止。同时,陈先生上课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善于精选题目,鄙弃通过题海战术和重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按现在的观点来看,陈先生对高效课堂是有一定研究的,虽然那时候还没有这种提法。

1965届徐温光校友是陈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考入南开大学物理系。他回忆说:“陈老师总是想方设法提高我们的成绩。高三总复习时,他根据高考要求查阅了大量资料,编制了许多习题。我有幸作为他的助手帮他把习题抄写在卡片上,并做出解答,挂在实验楼的走廊里,供同学们学习参考。这些习题典型而有创意,因而很受欢迎。”而据1985届校友周福德回忆,陈先生学识渊博,对教材非常熟悉,授课娴熟自如。一走进教室,他就将一串钥匙放在讲台桌上的一个固定地方,然后眼睛一眨一眨,不时托托眼镜,从容地让同学们翻到教材某一页。但自己的书却合在那里,没有打开。布置作业也一样,只说在哪里,什么题目,自己的书也不打开。授课条理清楚,认真忘我,甚至自我陶醉。

陈先生的夫人吴女士说,刚恢复高考那几年,学校骨干师资匮乏,作为教研组长的陈先生勇挑重担,教3个班的物理,其中有快班、中班和差班。由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陈先生要设计多个教学方案,备课量大,负担重,但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下来,忘我地投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获得了学生的高度评价。同时,陈先生努力培养青年教师,把自己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据江榕老师回忆,陈先生主张青年教师一定要多跟班听课,在听课中学习和成长,所以他向来鼓励、欢迎青年教师来自己班上随堂听课。当年她从宁德一中初中部调到古田一中高中部,经常去听陈先生的课,得到陈先生的精心传授指点,逐渐适应了高中物理教学,并成长为高中物理教学能手,由于教育教学业绩突出,于199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实际上,当时得到陈先生指导的青年教师还有很多,比如后来成为物理教研组长的陈淑英老师也经常听陈先生的课。赵守梅老师说:“陈老师胸襟坦荡,乐观豁达,诲人不倦,富有亲和力,乐于为同组老师解疑释惑,对青年教师更是关爱有加。他学养深厚,博闻强记,被我们物理组的老师誉为活字典。教学上有什么问题请教他,他都能马上给你讲解明白。因此,组里的每个老师都尊重他,爱戴他,在他领导下,我们物理组成为全校公认的最团结最富有凝聚力和最积极向上的教研组,大家相处融洽,亲如一家。”

陈先生的这种行事风格,在他陶醉于物理实验器材(教具)的制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赵守梅老师曾长期担任古田一中物理实验员,她说:“陈老师痴迷于教具制作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为了做好一件教具,他可以连续许多天一上完课就往校办工厂的车间跑,到那里琢磨、研究、试验。他制作的教具,切合教学实际,有的现在还在用,而且比在外面采购的还好用。他制作的教具有不少在省、地获奖。”林升升老师说:“物理教学中的许多问题往往能够用我们自制的教具来解决。陈老师曾制作过一个大型游标卡尺模型,一旋,就可以看清读数,效果很好。只是制作教具太花时间。”

古田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陈艺文老师是陈先生的内侄女婿,常常到陈先生家串门。他看见陈先生家里的桌面上、柜台上和抽屉里堆满了很多七七八八的小制作和旧零件,甚是不解。有一次,他忍不住问:“这些破玩艺儿有什么用?为什么不扔掉?”谁知陈先生竟视这些物件为至宝,娓娓解说这些小制作可以充当何种教具,哪几种旧零件又可以加工组装成何种实验器材。

据林升升老师回忆,为了进一步改进物理教学,陈先生还与物理组的几个青年教师一起拍摄过教学片,如《游标卡尺》和《天平》等。这在当时不仅填补了我校教学中的空白,也领先于其他同类学校。他们用普通的摄像机,自己操作,自己配音。有时下课了,还没有拍摄好,陈先生则坚持要把事情做好。他工作严谨,一丝不苟,一定想方设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力求达到预想的效果。在他的带动下,物理组形成了精益求精的好风尚。正因为陈先生非常重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当时物理实验室还被评为地区模范实验室。

实际上,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陈先生还参加过古田一中校办“五七”工厂(该厂1980年12月正式改名为古田县教学器材厂,简称校办工厂) 的创建工作,指导学工班的学生生产万用变压器、离心水泵,并为该厂设计制造了第一台电焊机。因为该厂生产的离心水泵模型等教具设计优美,直观性强,深得使用学校好评。不仅如此,唐山地震后,陈先生还受地区和县里委托,在学校设立全县第一个地震测报点,带领学生开展地震波监测和地震先兆观测。他还因此连续多年被评为地区和县的优秀地震测报员。

先生1926年9月出生于福建省松溪县,1948年7月毕业于福建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四年制电工科,先后在松溪中学、邵武一中、南平一中担任物理教师,1962年调到古田一中任物理教师,兼任物理教研组长直至1990年退休。陈先生专业功底深厚,在机械设计和制造方面有过人的天赋,具有发明家的潜质和能工巧匠的实践操作能力。据陈师母介绍,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南平一中任教期间,他就参与创办校办工厂。教学过程中,常常由于教学仪器缺乏而感到苦恼,因为有些课程光靠抽象的讲解,学生不容易理解。当时学校经费比较困难,为了不增加学校的经费负担,他决心试制教具,以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多方收集资料、自己设计、研究制造,修旧利废,终于把一些人认为很复杂的仪器如纵波示波器等制造出来。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他总共自行研制出三十一种教学仪器,其中光控铃和红外线探测仪被选送北京展览。自制教具,为学校节约了经费,也解决了直观教学的困难,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1958年6月30日,《福建日报》曾以“面向教学,大胆创造——陈培信制出三十一种教学仪器”为题加以重点报道。凭借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突出表现,他于1960年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同年6月1日至11日出席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和文化、卫生、体育、新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

 本次代表大会简称全国文教群英会,建国以后就举办过一次,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是建国后所罕见。6月1日,大会开幕,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宋庆龄、董必武、邓小平等出席开幕式;6月5日,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到会作报告,他说:“同志们,你们是劳动者中的杰出代表,是推动时代发展的强大动力,是我们共和国的脊梁,你们就如同我的这张脸,干得越好,我越光彩。”同日晚7点,在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接受周恩来总理宴请。

国宴 “三菜一汤”:一份猪肉炒青菜;二个拼盘(凉菜),内装鸡、鸭、鱼、肉块和黄瓜、西红柿、莴笋等蔬菜;一份粉条、耳子、鸡蛋汤。另有点心、水果,还有红酒一瓶,香烟两包。6月11日大会胜利闭幕,大会赠给每个代表毛主席像章一枚,《毛泽东选集》一套,英雄100金笔一支,纪念册一本。当晚,人民大会堂举行联欢晚会,参加祝贺表演的多为全国文艺、体育界的大腕,其中有梅兰芳主演的京剧《穆桂英挂帅》等。在这次群英会上,陈先生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但陈先生并没有以此自矜,在他看来,荣誉是最好的鞭策,而不是炫耀的资本,唯有忘我工作,才能对得起这份荣誉。陈先生一直工作到1990年64岁时才退休,后来又被学校返聘到高考辅导班教学,直到1995年才离开他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的中学物理教学园地,那时先生已经年近古稀了。

1960年6月陈培信先生在天安门广场

1991年暑期的一天,艺文先生陪陈先生散步,走到十字街(古田人俗称圆圆圈),看到里面的标志性建筑,不禁发出惊叹:“十字街变化真大啊!”艺文先生感到很奇怪,因为这个标志已经竣工若干年了,于是问道:“那你多长时间没有到这里了?”陈先生淡然答道:“应该有三四年吧。”古人认为痴文者文必工,痴艺者艺必精。笔者想,这说的大概就是陈先生这样的人吧。当年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研究古代典籍,心无旁骛,除讲课吃饭如厕外整天趴在书桌上轻易不肯下楼。其所住的楼房被郑天挺教授等同仁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他也得了一个“何妨一下楼主人”的雅号。如此说来,如果当时古田一中师生送陈先生雅号“何妨一上街主人”,似乎也是极为恰当的。

但这远不是陈先生人格魅力的全部,古今痴艺精艺者多矣,但其中的许多人却难臻德艺双馨的境界。陈先生的魅力更在于其做人的风度:仁慈仁爱,淡泊名利,率性自然。

陈先生对学生极好,是学生眼中的慈父。不管是作为科任,还是作为班主任,他对学生都倾注满腔的热爱,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来看待。学习和生活上的一般关心自不必说,因为那只是费费口舌和举手之劳而已,一般的为人师者都不难做到。但如果额外为学生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不求回报,而且乐此不疲,有求必应,那就需要富有仁爱之心的大境界了,而陈先生正是这样的人。不论哪个学生登门求教或要求个别辅导,他都来者不拒,耐心指导,从来拒收学费。如果时间晚了,其夫人吴振春女士还要买东西给他们吃。有的学生觉得过意不去,就改送东西来,陈先生夫妇都让他们拿回去,并说如果不拿回去,以后就不要再来了。学生说:“您辛辛苦苦辅导我,我总要表示一下心意吧?”陈先生说:“你的学习成绩提高了,考上了大学就是送给我的最好礼物,就是给我的最好回报。”陈先生认为,教书育人乃为师者的天职,帮助学生提高成绩,乃为师者的本分。由于陈先生个别辅导的效果非常好,退休以后,仍有许多学生上门求教。而那时,有偿补课早就渐成风气了。

陈培信先生辅导学生制图,1973年摄。

吴女士的侄女游剑斌女士小学五年级时转学古田实验小学,即和陈先生一家生活在一起,直到高中毕业顺利考上大学。当时陈先生一家五口,生活本就困难,还要负担她的生活费,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但陈先生没有因家里多了这个“外人”而与其夫人红过脸,吵过架。陈先生始终把她当成自己的子女,使她很快融入温暖的家庭,快乐成长。剑斌女士现任教于玉田中学,她动情地说:“我从小离开父母,姑父、姑姑给我的爱远远胜过我父母。姑父总是教导我们做人要自尊、自立、自强。我和两个表弟的成长离不开他的言传身教,离不开他平时对我们的谆谆教诲。”

前些年,陈先生到在福州工作的大儿子陈英杰家中居住,便将古田的一些事务交给艺文和剑斌夫妇处理。2010年陈先生第二次中风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每月的工资还不够付护工费。古田县总工会得知情况后,决定立即给他一万元补助,由艺文先生转交,但是陈先生却一直不肯收。他说:“我现在有工资拿,孩子也都有工作,我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你赶紧给我退回去,补助给比我更困难的人。”艺文先生没办法,只好将钱拿回,向工会说明情况,并请工会主席老余亲自给他解释。最后,在工会反复做工作之下,他才收下这笔补助。

 “不过,他老人家交党费实在是太积极了。”艺文先生说:“我到他家,第一句问的必定是党费帮他交了没有。如果交上,他就很满意,没交他就生气,责怪说:‘你怎么这样子呢?我不能回去交党费,你就要帮我交嘛。’我有时因为太忙,党费一时来不及交,只好撒谎说已经交了,回来后马上补交。” 艺文先生感叹说:“他老人家其实是一个葆有童心的非常单纯的人,是个有趣的长者。”

林绍清老师说:“陈老师是学者型教师,注重内涵,不修边幅。有时也见到他走进教室上课时裤管一边高一边低。不过,结婚以后就没有这个现象了。”1973届校友翁宋余说:“陈老师主要教我们电工,为人随和率真,对学生很好,经常鼓励学生,也非常节俭,无论阴晴雨雪,经常穿一双长及脚踝的雨鞋,衣服也就那么几件。”

陈先生在教育园地默默耕耘近半个世纪之久,把全部的青春热血都献给了教育和学生,赢得了全校师生的爱戴和领导、同行的一致好评。

   陈培信老先生在家颐养天年

    赵守梅老师说:“陈老师德高望重,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之一。早年我有幸能作为他的学生,亲聆教诲;师专毕业后又有幸能与他共事,在他主持的教研组愉快工作,这是我一生莫大的幸福。”古田一中原副校长黄育涛先生说:“陈老师脾气很好,和蔼可亲,乐观豁达,为人正派,做事投入,一丝不苟。”1966届校友高益槐教授从国外回来,一定去看望陈先生,在国内期间,更是经常问候。他对陈先生非常崇敬和感激,言必称恩师。

1995年7月,陈先生在古田一中高考辅导班的返聘期满,彻底告别了他用心站立了近半个世纪的讲台和沉醉了近半个世纪的课堂。吴女士勤劳能干,持家有方,相夫教子,内外操持,让陈先生能够一心扑在事业上,有时还帮助陈先生评改选择题和统计分数。她对陈先生更是悉心照料,精心呵护,加之两个儿子都学业有成,事业成功,陈先生的内心应该是溢满幸福的,这从他在丹桂路散步时的神态表情即可看出。

陈老先生于2015年10月24日在福州安然去世,享年90岁。先生一生酷爱科学,酷爱教书,家人便将其用过的教师资格证书和部分教案、教科书随身焚化。孔夫子云“大德必得其寿”,如此说来,陈老先生的高寿,亦可谓好人平安,仁者长寿了。

 

施仁港,古田一中高中1988届校友,毕业于宁德师专中文专业,曾在古田岭里中学和古田二中任教多年,现为古田一中语文教师。

 

参考资料:①《梦回半世纪前“群英会”》(网址:http://www.leshan.cn/GB/29/200059.html)②吴振春、游剑斌、陈艺文、黄育涛、林绍清、赵守梅、魏茂全、林升升、张锦官、翁宋余、江榕、陈淑英、周福德、苏捷玲、张风鸣、蓝诗全、谢伟新等传主亲友、同事和学生口述。

 

(选自古田一中校园文化丛书之《三山往事》,江元堂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7月版。本文如与原书有出入之处,以原书为准。)

[打印文章] [收藏本页]